English

校园恋爱:一门被忽视的必修课

2000-1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运仕 我有话说

校园学子该不该恋爱?怎样去追求校园恋爱?恋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又怎样将恋情发展为成熟的爱情?钟情的少年和怀春的少女都急切地想解决这些心中的疑惑。那好吧,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台湾著名女作家吴淡如的《校园恋爱学分》。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丰富的感性事实为基础,对少男少女心中的这些疑惑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门校园恋爱者的必修课,那也未尝不可。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校园爱情是持有偏见的,学校批评,父母责骂,周围的人冷嘲热讽。校园爱情大都是偷偷摸摸的“地下活动”,一旦暴露,则恋爱者的心中充满了犯罪感。吴淡如主张学子应该开放心灵,勇敢地追求校园爱情,这是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是追求完美人生和健康人格的需要。对少男少女来说,封闭心灵不如开放心灵,做足不出户的乖乖女不如走出去学会恋爱。因为言情不是低级庸俗的事情,用传统的道德标准来压抑自己的心性,用爱乱情迷影响学业的借口来束缚自己的情怀,最后只能是唱一首忧伤的爱情怨歌;而走入社会后又会形成很多奇特的社会现象。学会恋爱,是体验人生的美丽,是享受青春的快乐。至于恋爱对学业的影响,正面的肯定比负面的多。心理学家不是早就指出,男女同事在一起工作的效率要比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在一起工作的效率要高吗?同样,异性相吸,彼此促进,校园恋爱者在学习上有一种来自于异性的精神动力。作者举了自己中学时的一个例子:“我记得我们高中班上30个人考上国立大学,巧的是,有一半都已经有‘已具雏形’的男朋友,而落榜的人,却都是没有异性朋友的。”这当然不仅仅是一种巧合了。

开放心灵,勇敢地追求校园爱情,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这是吴淡如在本书中贯穿始终的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在题为《恋爱再教育》的代序中,作者深情地讲述了一位国中老师情感危机的故事,这位老师因错误的恋爱观而把爱情搞得一团糟,因之怨尤,因之憔悴。作者认为:“爱情的悲剧其实是恋爱观的悲剧。恋爱失败不会一生失败,但恋爱观失败,一生的恋爱都会失败。”可以说,这是具有思辩色彩的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校园爱情,清纯而美丽,洋溢着许多的浪漫和许多的诗意。但它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校园爱情可以有“性”吗?现实是早已做了肯定的回答,但观念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我们不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些高校装了安全套的发放机吗?结果呢?竟受到了一些老师和家长的抵制。可谓是“行为开放,观念保守”。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吴淡如坦然地认为:在爱情中,性是必须的过程,想要忽略性而好好安排自己的人是不诚实的。一个18岁的成年人,自己有权利在性方面决定要与不要。对此,作者又提出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即“预防重于治疗”。意思是说,要与不要可以自己决定,但不能装天真,什么都不懂,到最后怀孕了,才哭丧着脸要别人负责。这是对少男少女的忠告,也是对社会的建设性的建议。作者还认为,性可以毁坏爱情,也能够提升爱情。当你把爱情与肉欲混为一谈的时候,当你把性作为一种手段的时候,性就将毁坏爱情;只有当性中有爱时,性才成为生命中最丰富的内容。

《校园恋爱学分》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道理,但作者不是摆出一幅长者的面孔在那里说教,她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乃至自己的生活经历,她好像在和少男少女们一起体验着校园爱情的欢乐又略带忧愁的感受。

(《校园恋爱学分》(台湾)吴淡如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